leyu过去一周(2025.2.24-2025.2.28),中信机械行业整体表现承压,但细分领域分化显著。工程机械板块逆势上涨3.77%,成为行业亮点;与此同时,北京发布千亿级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leyu,叠加多家厂商公布技术突破与战略合作,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注入新动能。
2025年2月,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(CMI)同比上升13.53%至106.68,创阶段性新高。尽管受春节假期影响,2月前四周挖掘机开工小时数环比微降0.26%,但同比仍增长6.67%leyu,反映节后国内施工需求快速复苏。项目开工率提升与设备使用效率改善,表明工程机械市场正步入反弹周期。
2025年1月,全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达2048.02亿元,同比激增260.7%。资金加速落地将推动基建项目开工进度,进而传导至上游设备采购需求。此外,若俄乌冲突局势缓和,潜在的重建需求或为国内工程机械出口提供增量空间。
当前,设备更新周期与基建投资共振,叠加专项债前置发行leyu,工程机械内需修复趋势明确。重点企业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深化与海外市场拓展,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或进一步放大。
2月28日,北京市发布《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(2025-2027年)》,提出到2027年培育核心企业超50家、量产产品超50款,并在工业、商业及养老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。同期,北京市设立100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,重点支持机器人、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。此举标志着地方政府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升级,示范效应下或将带动更多政策落地。
埃夫特于2月28日发布“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数字底座”,整合开发工具链与操作系统,旨在降低应用开发门槛。五洲新春同日宣布投资15亿元布局行星滚柱丝杠、机器人专用轴承等关键部件,强化国产供应链竞争力leyu。3月2日,中鼎股份子公司与埃夫特达成战略合作,聚焦人形机器人部件总成开发,产业协同效应持续增强。
政策明确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、养老助残等场景落地。工业领域,央国企将开放焊接、分拣等高危复杂任务场景;服务领域,重点探索医疗健康、家庭服务等个性化需求。技术与场景的双向驱动leyu,有望加速商业化进程,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向规模化应用跨越。
当前,工程机械与机器人两大领域呈现“需求修复”与“创新突破”并行的格局。政策精准发力与产业技术迭代,或将成为机械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